新闻详情

公司咨询

News

中国机械网_广研院步入产业发展协调期

2019-05-31
北地已飞雪,南国花犹俏。近日,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成立50周年庆典在广州市花园宾馆举行。  “上世纪70年代初,我在工厂做技术工作的时候,就曾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从哈尔滨到广研院来取经,当时这里是机床人心中的圣地。 在机床液压系统方面,广研院是首屈一指的。”原国家机械工业局局长邵奇惠在庆典上说:“50年来,广研院从一个单一的研究所发展为在多领域都有建树的综合性研究院所,从单纯搞科研变为科研、经营齐头并进。”  从白手起家到转企改制  广研院院长黄兴在回顾发展历程时感慨道:“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跌宕起伏,广州机械院的生存和发展之路也可谓风雨兼程。”  1959年,作为中苏合作框架协议的一部分,广州热带机床研究所(广研院前身)应运而生。建所初期,却遭遇中苏关系破裂,“老大哥”的专家撤走。  该院第一任所长米林率领350多名员工,进入广州市茅岗工地,拉开了广研人自营基建的帷幕,靠自己的双手建起人工气候室等环境技术试验研究基地,摸清了热带机床使用存在的问题,取得了第一批成果。  从此以后,百折不挠的广研人书写了20世纪60年代“白手起家”、70年代“勤俭建所”、80年代“科技改革”、90年代“二次创业”和21世纪“全面振兴”的历史。  50年薪火相传,广研院走过以“研究室”建设为重点的科技发展期,以“二次创业”、“转企改制”为重点的产业孕育期,以促成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规模建设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期,以各产业分散发展步入战略协调发展为重点的产业协调发展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筑起了一个又一个科技攻关的堡垒和产业基地。  据悉,该院共取得了1000多项科研成果,200多项成果获各级科技奖励,其中67项填补国内空白和国内第一、38项替代进口、2项填补国际空白,形成了液压、机电、密封、润滑、汽车零部件五大产业,建成产值达5亿元的现代化中试生产基地,跻身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  我国自主设计的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就在该院诞生,而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扇形、圆形感应同步器也出自这里,该发明为东方红系列卫星成功发射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  不仅如此,广研院研制的中高压液压阀实现了国内机床核心部件国产化,其开发的“金属塑性成形过程摩擦与润滑效果评定技术”填补国际空白,而该院自主开发的“广研”系列液压阀曾一度占据国内75%的市场,广研院还建成了亚洲唯一拥有动力源消声室,帮助我国海军潜艇关键部件、机械装备核心部件成功解决震动噪声难题。